《精细化管理培训课程大纲》

  •  
  • 2019-11-11
  •  
  • 353

内容:

精细化管理培训

第一部分中国现代企业的现状

一、企业的内忧外患

1、标准化流程不完善。

2、执行力缺失。

3、员工素质较低。

4、中美贸易战。

5、成本居高不下。

第二部分精细化管理概念

一、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的四大特征

精----精就是做精,精益求精。

准----准就是准确、准时。

细----细就是做细,把工作做细、把管理做细。

严----在执行与控制上要求严。

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模式

管理者管理能力职业化

生产管理精细化

质量管理精细化

设备管理精细化

物料管理精细化

成本管理精细化

现场管理精细化

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五、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六、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八大原则

细化---把管理工作做细的方法

量化---管理工作定量化

流程化(程序化)---执行流程,按程序做事,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标准化---有标准才能促进操作到位,才能检查考核

协作化---协同配合,才能提高整体效率

经济化---经济、节约、降低成本,才能持续赢利

实务化---求实务真,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精益化---精益求精,持续改善

第三部分如何打造优秀的管理能力

一、管理者自身能力职业化

1、地位界定

纵向结构分为:经营层、管理层、监督层、执行层

2、管理者要面对的三个对象:

面对经营者(总经理)---即申诉上级;

面对直接下级---要平衡下级;

面对直接上级---要善待上级。

2、管理艺术

计划、组织、沟通、控制、决策

沟通形式:岗前培训

岗中下命令

岗后总结

3、工作使命

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好安全、精团队

消除浪费的手段:倡导节约(定额管理)

通过改善(5S,IE,TPM)

4、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

交流交际的能力、倾听的能力、幽默的能力

激励的能力、指导培养员工的能力、

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

概念化能力

二、团队管理

1、典型的四种团队文化

2、打造团队文化需具备的条件

消除员工的不安全因素,让员工属于企业;

形成让员工决定班组编制的制度;

让员工以“技术为荣”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育敬业与自我改善的员工;

以员工为中心的“群众性管理”。

3、团队定义

团队首先是在一起工作的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相同的利益价值观,成员间相互协作、彼此支持凝结在一起的组织形式。

4、团队中常见的员工类型

指挥型;关系型;智力型;工兵型

5、团队管理

清晰的目标、互补的技能、相互的信任与合作、高昂的士气、良好的沟通、有力的支持

三、员工管理

管好下级的策略-----知人善任

了解下级在想什么

了解下级的长处

了解下级的爱好

员工的分类管理“灰色员工”

刚性与柔性的管理“鲶鱼效应”

第四部分生产管理精细化

生产管理:在不断重复流程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减少直至消除检验、时间和停滞时间。

一、生产管理中的四大“瓶颈”

1、物料脱节

2、计划不准

3、交期难保

4、协调不周

二、流程化与信息化-----生产流程化再造

三、工作职责全面量化----生产管理工作量化

四、游戏规则与交接班管理

1、二不离开原则:

2、三不交原则:

3、三不接原则:

4、交班管理

5、接班管理

6、班前会管理

7、班后会管理

五、生产管理绩效考核

第五部分质量管理精细化

一、质量在工作中的误区

企业中员工恐吓检验员的事情;

企业中成群结队的检验员;

“用眼睛”来衡量的检验员;

生产与质量是“天敌”;

企业中的“片警”式员工。

二、五个错误的假设

三、所谓好质量

好的质量就是符合客户需要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

四、质量管理

所谓的质量管理,就是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减到最低,甚至剔除;同时找到影响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最关键的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缺陷),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控制的管理技术。

品质管理从不稳定的产品质量抓起。

品质管理基础—标准化

品质管理基础—信息化

品质管理基础—质量教育

品质管理基础—质量成本分析

品质管理界定----检验员的设置

五、执行与实施质量方针的要点

1、要设计适合企业的规则

2、要确保执行的原则

3、要制定质量目标并予以实施

六、实现质量管理的方法

1、质量管理“三按”

要求员工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操作(上岗前培训及现场指导);

要求检验员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检验;

要求技术部编制工艺、绘制图纸、制定标准。

2、质量管理“三检制”

员工自主检验

巡回检验

员工之间互检

3、质量管理的“供应链控制”

进料控制

过程控制

终端控制

进行质量稳定控制(实现稳定质量的手段与方法如下)

QC七大工具

SPC统计过程控制

QCC品管圈

TQM全面质量管理

6西格玛管理

第六部分物料管理精细化

一、库存的对象:商品、产品、半成品、原辅材料、在制品、储备品

二、物料管理的意义

物料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生产系统运作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生产计划的达成,品质的绩效、生产成本的控制,企业资金的周转,场地空间的利用等。

现代企业库存的意义

在“适当的时期”订购“适当的量”,确保“适当价格或成本”来维持“适当库存水平”。

三、库存过大的缺点

库存使资金积压,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预期投资利润的损失

由于不时兴、陈腐化,使积压品增大

由于减价出售,利润降低

难以更换新产品

降低了建筑物的有效面积

库存相关人员的增加,库存精度的恶化

在制品过多,生产效率降低

库存费用增加

四、库存过小的缺陷

由于商品、产品脱销而错过销售机会,使信誉降低

不能解决订货、生产、销售各阶段的突发情况

由于紧急订货使物价上涨、物流成本增加

增加了接受订货生产期

增加了延期交货的情况

增加了应对产品脱销混乱的间接人员

在受季节影响大的公司作业水平会降低

五、仓库的筹划组建的原则:

符合工艺要求的原则、符合进出顺利的原则、满足安全的原则、物品分类的原则

六、仓库的主要工作职能

依据订购单点收物料,并按仓库管理制度检查数量

将IQC验收好的物料按指定位置存放

存放场所要符合5S要求,防止品质发生变异

依据领料单或备料单配备和发放物料

料帐出入库记录与定期盘存

不良物料及呆废料的定期处理

七、仓库规划的原则

危险物品应隔离存放和管理

防潮、防火、防盗、防水,做到保质保量

地面和物架不可超负荷

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性

良好、安全的照明

物料摆放整齐、平稳

依照分区和编号顺序摆放,禁止错放乱放

物料标示朝外

通道禁止摆放物品

八、常见的几种物料堆放方法

五五堆放法。六号定位法。托盘化管理法。分类管理法。

九、物料收发程序

原辅材料入库管理、原辅材料出库管理

半产品入库管理、半产品出库管理

退货补料的管理

成品入库管理、成品出库管理

十、物料采购与管理的5R原则

物料管理的5R原则是指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地采购物料,实现了5R,就可以确保需求、成本、品质等各方面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十一、物料分类和编号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和编号方法对物料进行分类和编号,一般来说,编号方法是在分大类的基础上分中类,在分中类的基础上分小类,在分小类的基础上再分规格和型号,类别和规格可以分别由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即“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规格代码”。

十二、存量管理中用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是企业管理中进行重点管理的基础方法,它是在Parato定律(也称80/20原理或重点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分析法指出,我们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是少数,即“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原理”,也就是说,20%的因素决定80%的价值,而另外80%的因素只决定20%的价值。

十三、物料管理的四种高效方法

1、仓库超市(集中大仓库比零星小仓库有何优点)

2、安全存量

3、准时制供应(供应商临界管理法VMI)

4、零库存管理

第七部分设备管理精细化

一、传统的设备管理思想

“成群结队”的机修工

“我操作,你维修”的管理思想

二、现代的设备管理思想

“3W”设备管理体系:我操作、我维修、我保养。

机修工向设备管理员或设备工程师发展。

三、设备九大浪费(LOSS)

设备故障、段取调整、品质故障

物流断源、量具不良、启动浪费

点点停浪费、速度低下的浪费、不良浪费

四、设备管理之初期管理

是指对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为了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产品批量生产不出现不良品而做的前期防范性工作,包括设备的规划、设备的选择评估、设备的采购、设备调试验收和设备试产期管理。

五、设备管理之专业管理

设备的整修,性能校正与改善。

做定期保养日程,定期保养实施精度校正。

协助二级保养人员的请求。

设备优化与技改。

委托外部、专家修理、保养

六、一级与二级保养

自主管理是指员工对设备、工厂、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和改善,从而使现场和设备管理维持在最理想的状态,使现场设备的保养、维护成为操作者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内在的素质。

员工自主一级保养

每日工作前检查:

工作后:

班组长负责二级保养

七、设备管理与TPM(全员参加的生产性保全活动)

TPM指公司在包括生产、开发、设计、销售及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全员参与和开展重复小团队活动,以追求生产极限为目标,构筑能预防所有浪费的体系,挑战故障为零、浪费为零、不良为零的高效率企业,以及部门、班组自主改善活动的活力型企业。

第八部分现场管理精细化

一、卓越现场

标志:规范、整洁、有序、快捷

目标: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开心

二、改善比管理更重要

一个管理者不以处罚员工为荣,而是与员工一起来研究不让员工犯错误的方法,同时不给员工提供一个犯错误的机会与条件。

三、优化资源

省人化(减少人员)

a。要让作业者充分认识到除作业必需的时间外,还有闲余时间;

b。减少人员时,从优秀的人员中减少,让优秀的人员去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少人化(以最少的人员来应对市场变化)

a。无论谁都能简单作业的标准化

b。在机器设备上安装,可以使其自由运动;

c。集中在一个地方作业,管理多个工程;

d。进行轮换作业,培养出无论哪个工程都能做好的人才;

e。抛弃“这个工程是由多少人员编成”的这种定员制的考虑方法;

四、现场改善工具的应用

1、创造看得见浪费的现场(彻底的6S)

整理(SEIRI):区分要用与不用的物品,不用的坚决清离现场,只保留要用的。

整顿(SEITON):把要用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管理。

清扫(SEISO):扫除现场中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的赃污部位,保持干净。

清洁(SEIKETSU):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所以也称为“3S”活动。

素养(SHITESUKE):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安全(SAFETY):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IE与作业标准化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是使生产系统投入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效率,获得最佳效益。

方法标准、时间标准最终使人、机、物将能力全部贡献于有价值的工作上,并为运用其他IE技术奠定基础。

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动作分析、时间分析、程序分析、工厂布置与搬运

3、以目视管理发现浪费

目视管理是用图形、图表等视觉感应,确定目前状态,并立即产生判断,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的方法。由于现场异常及问题点较难发现,延


标签:生产管理,精益生产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