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FMEA培训课程大纲》

  •  
  • 2019-11-26
  •  
  • 348

内容:

第一部分:FMEA概述

1.基本概念;

2.逻辑思路---未雨绸缪,趋吉避凶;

3.分类与实施时机;

4.FMEA与APQP的关系

5.FMEA的作用---承上启下

6.FMEA相关知识串讲

※课堂讨论

第二部分:新版FMEA框架介绍

1.FMEA结构化定义:七步法

1.1项目规划及准备:识别项目、定义范围

1.1.1项目的5T(4W1H):Who/When/Why/How/What

1.1.2项目计划

1.1.3分析项目边界

1.1.4过往项目的经验与教训

1.1.5小组成员与职责分工

1.2结构分析:分析产品或过程的系统结构

1.2.1结构分析的目的

1.2.2结构树和流程图

1.2.3聚焦层级

1.2.4上一层级

1.2.5下一层级

1.3功能分析:分析产品或过程的功能

1.3.1功能分析的目的

1.3.2功能分析的要求

1.3.3功能分析表

1.3.4功能矩阵

1.4失效分析:为每个产品和过程步骤建立失效链

1.4.1失效模式(FM)

1.4.2失效原因(FC)

1.4.3失效影响(FE)

1.5风险分析:对每一失效原因的控制水平进行评分

1.5.1预防控制(PC)和探测控制(DC)

1.5.2PC与DC的有效性确认

1.5.3基于失效影响(FE),评估失效模式(FM)的严重度(S)

1.5.4基于现有的预防控制(PC),预测失效原因(FC)的发生度(O)

1.5.5基于针对失效原因(FC)或失效模式(FM)的现有探测措施(DC),评估可探测度(D)

1.5.6基于SOD的评分,查表确定改善行动的优先级,取代旧版的RPN计算。

1.6优化改善:确定降低风险所需的改善行动

1.6.1预防措施(PA)和探测措施(DA),取代建议措施

1.6.2PA和DA的执行状态确认(计划、决策、实施待定、已完成、已放弃)

1.7结果的文件化:记录和交流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并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1.7.1分析对策结果的确认与文件化

1.7.2分析对策结果的报告

※课堂讨论

第三部分:新版FMEA评分标准

1.严重度

1.1严重度评分表

1.2对比旧版FMEA的变化点

2.发生度

2.1发生度的定义与评分原则

2.2新版手册建议的评分标准表

3.可探测度

3.1可探测度的定义与评分原则

3.2新版手册建议的评分标准表

※课堂讨论

第四部分:新版FMEA改进优先级AP的确定

1.改进优先级的定义与分级

1.1高优先级(H)

1.1中优先级(M)

1.2低优先级(L)

2.基于探测度(D)的行动优先级表(AP)

2.1 D=7~10的AP表

2.2 D=5~6的AP表

2.3 D=2~4的AP表

2.4 D=1的AP表

3.使用AP值取代RPN值的现实意义

3.1取消风险矩阵,覆盖风险管理

3.2体现S/O/D的不同权重,更科学合理

※课堂讨论

第五部分:新版DFMEA的运用

1.项目规划及准备

1.1定义DFMEA分析的范围

1.1定义DFMEA计划

1.2定义DFMEA分析的边界

1.3确定DFMEA相关的信息

1.4工具应用

2.结构分析

2.1系统拆分

2.1工具应用

3.功能分析

3.1分析要求

3.1工具应用

4.失效分析

4.1分析逻辑

4.2分析要求

4.3工具应用

5.风险分析

5.1现有预防、探测控制的评估

5.2严重度、发生度和可探测度评级

5.3行动优先级的确定

6.优化改善

6.1优化改善的原则要求

6.2对策表的制定与沟通、评审

6.3对策的实施与效果确认

6.4对策的实施与效果确认

7.结果的文件化

7.1结果的确认与文件化

7.2结果的报告与沟通

※实操练习

第六部分:新版FMEA表格设计、填写与解读

1.表格的整体布局

1.1表头(定义范围)

1.2结构分析

1.3功能分析

1.4失效分析

1.5风险分析

1.6优化改善

2.DFMEA表格的主要变化

2.1将原来的“Item”改为“结构分析”,并分级展开

2.2将原来“Function”改为“功能分析”,并分级展开

2.3根据失效链顺序,调整FMEA表格顺序,失效后果-失效模式-失效原因

2.4将“RPN”改为“AP”

2.5将“建议措施”分为“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并增加“措施状态”列

3.DFMEA表格的总体解读

3.1表头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3.2结构分级(系统、子系统、零部件)对应功能分级(系统功能、子系统功能、零部件功能)

3.2功能分级对应失效分级(影响、模式、起因)

3.3失效影响决定严重度

3.4现行预防控制措施决定发生度

3.5现行探测控制措施决定可探测度

3.6SOD共同决定行动优先级

3.7优化改善措施的有效性决定风险再评估的结果

4.PFMEA表格的主要变化

4.1将原来的“Process Step”改为“结构分析”

4.2将原来“Function”改为“功能分析”

4.3根据失效链顺序,调整FMEA表格顺序,失效后果-失效模式-失效原因

4.4将“RPN”改为“AP”

4.5将“建议措施”分为“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并增加“措施状态”列

5.PFMEA表格的总体解读

5.1表头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5.2结构分级(流程、子流程、工序)对应功能分级(流程功能、子流程功能、工序功能)

5.3功能分级对应失效分级(影响、模式、起因)

5.4失效影响决定严重度

5.5现行预防控制措施决定发生度

5.6现行探测控制措施决定可探测度

5.7SOD共同决定行动优先级

5.8优化改善措施的有效性决定风险再评估的结果

※实操练习

第七部分:新版PFMEA的运用

1.定义范围

1.1定义PFMEA分析的范围

1.1定义PFMEA计划

1.2定义PFMEA分析的边界

1.3确定PFMEA相关的信息

1.4工具应用

2.结构分析

2.1流程拆分

2.2工具应用

3.功能分析

3.1分析要求

3.2工具应用

4.失效分析

4.1分析逻辑

4.2分析要求

4.3工具应用

5.风险分析

5.1现有预防、探测控制的评估

5.2严重度、发生度和可探测度评级

5.3行动优先级的确定

6.优化改善

6.1优化改善的原则要求

6.2对策表的制定与沟通、评审

6.3对策的实施与效果确认

7.结果的文件化

7.1结果的确认与文件化

7.2结果的报告与沟通

第八部分:实操练习的总结发表

1.完善FMEA分析

2.发表资料作成

3.分组发表

4.综合得分评定

※学习心得、感悟、收获分享

※答疑、合影留念


标签: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没有更多内容了